當前位置:首頁 > 超聲功率和時間對脫除蛋白質的影響

超聲功率和時間對脫除蛋白質的影響

[導讀]超聲功率和時間對脫除蛋白質的影響分析。

將提取后的甲殼素倒入培養皿中, 用鑷子將其依次移入 95%、70%、50%、30%的乙醇溶液中清洗, 再用蒸餾水沖洗待用。將甲殼素置于白瓷點滴試驗板上, 加入 1 滴 0.03%碘-碘化鉀溶液,再加 1 滴 1% H 2 SO 4 , 顯示紫褐色, 再加數滴 75%H 2 SO 4 , 紫色逐漸消失, 表明測定物為甲殼素。

實驗結果反應初始階段, 殘余蛋白質含量下降緩慢。當超聲時間從 40 min 延長到 50 min 時, 蛋白質殘余量急劇下降。超聲時間延長導致更多的氫氧化鈉溶液進入細胞, 促進了蛋白質的溶出。因此, 選擇提取時間為 50 min 較為合適。


當超聲功率從 40%增大到 60%時, 蛋白質殘余量由 0.191 滋g/mL 降低為0.091 滋g/mL。超聲功率增大, 細胞充分破裂, 加速蛋白質溶出, 導致蛋白質溶出量增加。當超聲功率從 60%繼續增大到 70%時, 蛋白質殘余量升高,這可能是由于超聲功率的進一步增大, 局部溶液瞬時升溫, 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地散去, 而溶液溫度過高引發蛋白質的物理變性, 形成沉淀, 該沉淀與氫氧化鈉不能充分反應, 導致蛋白質殘余量升高。由此確定超聲波最適提取功率為 60%。

應用超聲波輔助酸堿法和傳統酸堿法, 分別對溝眶象成蟲干粉進行甲殼素提取, 計算提取時間(除去干燥、離心和洗滌時間)和甲殼素得率,  在最佳實驗條件下, 超聲波輔助酸堿法中甲殼素的得率為 16.50%, 雖然比傳統酸堿法低 2.69%, 但是超聲波輔助酸堿法提取時間比傳統酸堿法減少了 27.75 h, 僅占傳統酸堿法所用時間的 4.31%。







相關文章

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